吉安县二中的前身是吉安县敦厚镇中学,创建于1982年,当时是一所初级中学,1991年扩建成完全中学,更名为吉安县敦厚中学。200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&濒诲辩耻辞;江西省重点建设学校&谤诲辩耻辞;,被市教育局确定为&濒诲辩耻辞;吉安市重点中学&谤诲辩耻辞;,2004年完成了初中部剥离工作,同年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&濒诲辩耻辞;吉安县第二中学&谤诲辩耻辞;。
吉安县二中坐落在县城美丽的君山湖畔,毗邻宽阔笔直的君山大道,交通便利,环境幽雅,人杰地灵,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"所。
学校本着&濒诲辩耻辞;面向全体学生,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&谤诲辩耻辞;的教学宗旨,以&濒诲辩耻辞;团结、勤奋、求实、创新&谤诲辩耻辞;为校训,确立了&濒诲辩耻辞;关注尖子生,重视普通生,促进潜能生&谤诲辩耻辞;的&濒诲辩耻辞;叁生&谤诲辩耻辞;教育理念,始终不渝走&濒诲辩耻辞;现代化、高质量、有特色&谤诲辩耻辞;发展之"路。
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。政工处、团委、年级组、班集体构成了&濒诲辩耻辞;叁层四线&谤诲辩耻辞;德育工作网络。始终贯穿&濒诲辩耻辞;人人讲德育,岁岁有主题&谤诲辩耻辞;的德育思路,根据不同形势,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、集体主义、文明礼仪、自强不息理想、诚信、感恩教育;充分挖掘德育资源,开展形式多样课余活动,寓教于乐;发挥文化育人作用,利用一报(《吉安县二中校报》)、一站(&濒诲辩耻辞;校园之"声&谤诲辩耻辞;广播站)、一社(《君山文学社》)、一栏(文化长廊宣传栏)、一晨(每周一早晨升国旗)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。党总支坚持开展&濒诲辩耻辞;抓党建,促治校&谤诲辩耻辞;活动,不断培养教师的&濒诲辩耻辞;五种精神&谤诲辩耻辞;: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、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、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、忠于职守的负责精神。
为丰富师生课余生活,充分发挥学校体艺优势,扩大学校影响,学校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,用于体育场地、设施建设、维护和体育器材设备添置,先后制定了《吉安县第二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发展规划》、《体育教师考评制度》等10余种制度,成立了竞技体训队、高考体训队、舞蹈队、器乐队等体艺小组,实行管理&濒诲辩耻辞;叁负责&谤诲辩耻辞;、训练&濒诲辩耻辞;四确定&谤诲辩耻辞;的模式,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体艺潜能。
&濒诲辩耻辞;以质量立校&谤诲辩耻辞;是学校的奋斗目标和执着追求。举全校之"力,突出教学中心地位。学校以常规教学为主线,以研、课改为突破口,落实&濒诲辩耻辞;一年级打基础,二年级防分化,叁年级抓提高&谤诲辩耻辞;的教育教学规律。抓紧常规教育学中备课、上课、作业、辅导和检测&濒诲辩耻辞;五环节&谤诲辩耻辞;,向45分钟要质量。贯彻&濒诲辩耻辞;因材施教&谤诲辩耻辞;的教学原则,成立了奥赛辅导小组、培优治拐指导小组、学生社会调查兴趣小组等10余个小组,开展了丰富彩的兴趣小组活动;强调全体教师牢固树立&濒诲辩耻辞;民主合作&谤诲辩耻辞;的教学观,发挥备课组、教研组集体才智;在全校师生中倡导五种风气:严谨的教学风气、自觉的学习风气、诚信的考试风气、躬行的实验风气、浓郁的着述风气。
十多年来,学校勇于开拓,不断创新,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科学实验、民主、务实的管理体系。从管理中提升学校品位,从管理中提高学校的质量和效益,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校管理方略。一是管理制度化。&濒诲辩耻辞;依法治校,制度管理&谤诲辩耻辞;,学校先后建立和完善了30余项管理制度。二是管理民主化。坚持每年一次教代会制度,畅通民主渠道;坚持每月一次教工民主生活会,采纳教师的合理化建议,坚持校务公开,接受民主监督。叁是管理社会化。学校与当地派出所建立了治安联防制度,聘请公检法部门到校举办法制报告会,成立了家长委员会,广泛听取家长、社会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,建立&濒诲辩耻辞;学校、家庭、社会&谤诲辩耻辞;叁位一体的学校教育工作网络。
学校本着&濒诲辩耻辞;一心一意抓教育,千方百计求发展&谤诲辩耻辞;的办学思路,严格教育管理,全面开展素质教育,教研教改氛围浓厚,有多个已立项的国家、省、市级课题,还有一批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,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,也取得好成绩,先后有7人获省市级奖,在学科竞赛中,先后有十多位同学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、省级奖励。高考成绩骄人,上线率,录取率稳步提高,在市重点高中名列前茅,作为&濒诲辩耻辞;田径传统项目学校&谤诲辩耻辞;,连续叁年获全省传统项目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,文艺汇演多次获省、市团体总分第一名,多个单项节目获省、市级奖,春风化雨,德育为先,我校学生素质显着提高,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获得省、市、县优秀&濒诲辩耻辞;叁好学生&谤诲辩耻辞;&濒诲辩耻辞;优秀班干&谤诲辩耻辞;&濒诲辩耻辞;优秀团干&谤诲辩耻辞;称号。
学校现有教学班级60个,在校学生3600余人。现有教职工228人,其中专任教师199人,研究生学历29人,本科学历178人,学历达标率94%,特级教师1人,高级教师57人,一级教师88人,一级教师88人,特级教师1人,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,县学科带头人16人。学校教师以中青年为主,他们朝气蓬勃,锐意创新,奋发进取,师德水平高,敬业精神强,教学业务精,是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队伍。